顺德,名出《周易》
外合乾坤之象,内含君子之道。
《周易-升卦-象辞》曰:
“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五百年前,
中国的版图上还没有“顺德”。
但是,“顺德”这两个字,
已经在《周易》里等待了两千年,
最终,以此命名的,
就是今天的广东顺德。
01、天地经纬:北回归线上的热土
顺德,
既具有乾卦的阳刚之气,
也具有坤卦的阴柔之美。
▼ 从天文上看,顺德正好处于北回归线,每年夏至日,太阳以90度的垂直角度照射顺德,带来充足的阳光;从地理上看,这里正好处于陆海相交的珠江三角洲,顺德境内的每一条河流都与海平面持平,境内水网纵横,雨水充沛。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顺德人干事业、谋发展的胆识与气度;
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顺德人过日子、交朋友的内涵与禀性。
▼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这里水网纵横,大地如棋,沧海桑田,娓娓道来。 (请锁定屏幕,横屏观赏)
02、地连江海:因水而生的三角洲
远古时代,
五岭以南还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
被古人称之为“瘴疠之地”。
当北方的黄河、长江因频繁的人类活动
而造成水土流失,,
形成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时候,
南方的珠江依然清澈见底。
▼ 顺德,在这里!
一万年前,伴随着剧烈的地质运动,
古珠江三角洲潮起潮落,
才逐渐演变为新珠江三角洲。
那时,今日顺德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汪洋,
只有几个露出水面的山头如同岛屿。
地质学上的古珠江三角洲是地质运动的结果,
而新珠三角是泥沙沉积的结果。
▼ 珠江三角洲地貌
摄影:亦鸣
秦汉以来,新珠江三角洲的范围不断向南推移。
一千年前,随着上游带来的泥沙量不断增多,
顺德境内的海岸线已南移至今日105国道一线。
海退人进,向海而生,
这是珠三角各地先民早期的生活特点,
而饮食就是这种特点的集中体现。
▼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演变
晋人张华《博物志》中记载:
“南越之人食水产……
龟、螺、蛤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
▼ 顺德人不时不食,尤爱水产
摄影:亦鸣
最能反映顺德地理环境的历史遗存是桥:
顺德地处水乡,历朝历代,
修桥筑桥被视为最大的民生与善举。
▼ 顺德杏坛逢简,古桥日出
摄影:亦鸣
因而留下了很多的古桥与故事,
各式各样的桥既是历史的见证者,
也是文化的传递者,
更是连通古今的历史物证。
▼ 顺德龙江,见龙桥
摄影:亦鸣
03、生于战乱 :“割南海三都膏腴之地”
到了明代的时候,珠三角的江河还非常宽阔,
人口也越来越多,为了争夺江河中沉积而成的沙田,
经常发生争斗,并由此引发了黄萧养起义。
黄萧养起义失败后,当地乡绅联名上书朝廷,
谓“南海之东涌、马宁、西淋三都远离县治而濒海,
民雕悍而易为乱,宜另立一县以利管治”。
▼ 顺德大良,山水形胜图
明景泰三年(1453年)朝廷划出
南海县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
三十七堡及新会县白藤堡设置顺德县,
以大良为县治,归广州府管辖。
顺德的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
这是一片虽然不大,却非常肥沃的土地,
后人形容顺德是“割南海三都膏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