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孩子玩手机上瘾的新闻层出不断。
这不,最近又有一个熊孩子玩游戏,花掉了家长12万块钱。
家长知道后,赶紧拽着十岁的孩子去了当地派出所,寻求民警帮助。
由于孩子是在不同平台上进行消费的,所以追回也很麻烦。
孩子母亲
到目前,已追回6万多元,剩下的,还在追回中。
其实这类新闻已经不是个例了。
自从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后,孩子沉迷手机的各类新闻屡见不鲜:
柳州一名13岁男孩以“传作业”为名借走母亲手机,刷走了家人做手术的救命钱; 江苏11岁男孩让自己的奶奶刷脸获取验证码,打赏主播花掉了家里40万房款; 山东济南一名12岁男孩用胶带复制家长指纹后在游戏里充值30万 ……
这些案例,涉及的金额少至几十块多至上万,有的是家里的全部积蓄,甚至还有的酿成悲剧。
这些案例,涉及的金额少至几十块多至上万,有的是家里的全部积蓄,甚至还有的酿
沉迷事小,花钱事小,有的孩子,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年,就有这样一则新闻,让智叔印象深刻。
葫芦岛一名14岁女孩刘歌,跳楼身亡。
原因就与玩网页游戏有关。
因沉迷网页游戏,她将父母的6万余元人民币用于游戏充值。最后因为压力过大,从楼上跳了下去。
死前,她给母亲发了一条信息:“妈妈,是我干的,我不想活着了。你能原谅我吗?谢谢你,妈妈。”
据刘歌母亲介绍,由于疫情期间,孩子要上网课,便把自己不用的苹果手机留给了女儿。
没想到,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女儿迷上了游戏,并且充值了6万多块钱。
当发现账户不对时,有询问过女儿关于游戏的事情,但刘歌并没有承认。
在刘歌父母去银行查账户明细时,刘歌越发感觉到恐惧和愧疚,于是给母亲发了一个短信后,从楼上跳了下去。
据统计,刘歌在玩游戏的前几天,充值的金额多为小额点券。
越到后面越多,而且每天至少4笔。
一个月来,刘歌在这款游戏上消费了108笔,总计计61678元。
由此看来,刘歌一开始可能只是想随便玩玩,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一步步越陷越深,最后上瘾到停不下来。
等她意识到酿成大错时,却为时已晚。最后,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占网游玩家总数量近三成。
其中,有61%(即1.1亿)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也就是说,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都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在手机里,有太多好玩的东西在诱惑着孩子了:
游戏、直播、短视频、社交网络……
在这个智能时代,获取快感是很容易的。
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找到新鲜感、价值感、满足感和归属感。
首先,游戏里的视觉的刺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那个花花绿绿的屏幕,能让孩子瞬间体验到感官的刺激。
其次,游戏中会设置各种有挑战性的角色和各种挑战的关卡,当孩子在过了一个个关卡后,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游戏里还会设有及时认可和鼓励,让孩子充分获得满足。
如果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关注和认可。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在游戏世界里找到想要的价值感。
所以,让孩子上瘾,简直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