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4日讯(记者 赵雅芝)央行昨日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当前遇到疫情冲击,中小企业遭遇冲击,此时实行降准对于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三农和中小微企业。
何海峰认为,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兼顾了整体和结构两方面意义。从整体上看,疫情爆发以来,抗击疫情相关的金融、财政政策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流动性、货币政策相关利率,以及财政50%的贴息政策等。此时降准,是将前期系列政策整合在一起,发挥叠加效果,对实体经济有整体利好;从结构性来看,此次降准与普惠金融现行管理考核标准有关,对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的银行释放长期资金400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500亿元。
何海峰补充道,结构性利好也体现在此次降准的精准性方面,针对受疫情冲击遇到困难的情况,央行专门指明了八类普惠金融对象,其中包括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的微型企业贷款。
何海峰认为,要将利好变为现实,还需各方协同,首先,在财政政策方面降税、降费、降支与应与降准、降息相结合。其次,从当地政府层面,应建立名单制,把救急脱困与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做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