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凤阳山上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红军和国民党“围剿”部队在这里有过一场鏖战,中共浙西南特委副书记、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干凡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每当凤阳山上的杜鹃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就更加怀念起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
杨干凡是湖南人,因为满脸的络腮胡,人称“杨胡子”。少年时代就参加了红军,1935年参加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进行游击战争,先后任地方工作团团长,浙西南特委副书记、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7年5月,杨干凡和特委、二纵队其他领导人奉闽浙边临时省委指示,率领二纵队从浙南重返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国民党“围剿”部队,减轻敌人对省委所在地的压力。部队一路行军作战,进入凤阳山时,已十分疲惫,当晚就在凤阳庙宿营。次日清晨,大雾弥漫,远处什么也看不清,待晨雾慢慢散去时,哨兵发现山头上有敌人活动踪影,断定是跟踪尾随的敌人包围上来了。因敌人居高临下处于有利地形,红军部队一场反包围战斗打响了。
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二纵队决定向西撤退,为了掩护部队安全撤离,杨干凡拖着病后虚弱的身体,沉着地指挥战士们边打边撤。他最后一个撤出阵地,刚刚攀上一道山岭,不幸被敌人的一颗流弹击中,倒在山岭的路边。警卫班长刘双富发现后,连忙返身扶起他。这时负了重伤的杨干凡已不能说话,他艰难地用手势比划着,叫刘双富不要管他,赶快突围出去,并把他的手枪和身上的钱袋(部队的经费)递给刘双富,让他转交组织。这时,敌人的枪声越来越激烈,背上杨干凡一起突围已经不可能了。匆忙中,刘双富接过枪和钱袋,含着泪告别了杨干凡,就这样,杨干凡烈士的热血洒在了凤阳山上。
几天后,附近兰巨乡炉岙村的村民发现了烈士的遗体,大家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把他就地安葬在杜鹃花盛开的凤阳山麓。
(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