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阿里和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最重要的两个战略投资者,同时也是中国风险投资市场最主要的投资机构。据腾讯总裁刘炽平介绍,过去十年,腾讯已经投资了700多家公司,其中63家已经上市,122家是市值/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持股超过5%的公司的总市值现已超过5000亿美元。同样,阿里系企业的投资战绩也十分斐然,尽管阿里方面没有公布过明确的投资金额和数量。IT橘子统计的数据,阿里巴巴投资案例261个,蚂蚁金服投资115个。光2018年上半年,根据科技媒体36氪统计,中国互联网的投资霸主阿里和腾讯分别投出了1000亿元和1200亿元人民币。(详情点击《资本游戏:腾讯阿里投资全对比》)
作为中国最强的两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的一举一动广受世人关注,他们的投资投资思路、投资领域、投资成绩如何自然也非常受人关注。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位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何南野
自媒体“南野先声”创始人,投行从业者,财经专栏作家
阿里与腾讯,在投资思路及投资布局上存在较大的不同,深层次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底层业务形态的影响。阿里起家于电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天然具有封闭性属性,腾讯起家于社交,天生具有开放的禀性。因此,在投资布局上,阿里注重股权控制为主,更希望将被投公司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构建一个交易闭环,让消费者在阿里体系内就可以满足各种需求;腾讯注重业务合作为主,更愿意搭建平台,通过自身的流量,赋能被投机构,实现与被投机构的共生成长。
二是受创始人背景的影响。马云,具有江浙人胆大、能闯的性格特质,在战略投资上,投资速度更快,打法更为激进,布局更为全面、创新和领先;马化腾是潮汕人,继承了潮汕人“不熟不做”的做事风格,先让对手探路去探路,再迅速进行复制,依托腾讯得天独到的流量优势,即便往往在战略布局上会略慢阿里一步,但结果仍不会差。
付伟祥
私募基金研究员,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阿里的核心商务业务实际上占了收入的80%左右,所以它的战略投资不得不为了主营业务服务,也比较强势,从高鑫零售可以看得出来。腾讯的主营业务是通讯,短时间内是没有竞争者的。那些高调的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都是做不长的。所以投资是比较宽泛的,风格更像是本土VC。不过他们和VC不一样的是,他们会投一些注定赚不了钱的项目。二者的早期投资人刘晓松和孙正义先生都各有风格。
戴显天
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阿里和腾讯的投资思路,据我了解都是从他自身的企业特点出发的。
(1)腾讯
原本腾讯是一家非常封闭的公司,什么都自己做,那时候其他企业都痛恨腾讯把他们逼死了。直到360和腾讯打了一仗,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四面都是敌人。握有最大的流量入口,却锱铢必较,蓝色传奇游戏,不仅做不好很多业务,还会有很多的敌人。
所以腾讯后来就改变了思路,既然我有钱又有流量,那我就选择开放呗。资本和流量两条腿走路。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不缺流量和资金的企业。这两个东西就成了腾讯的杀手锏。同时,腾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什么业务都能做好,但是流量可以通过扶持相应企业进行变现,通过投资来加强联系。如此,腾讯形成了今天的投资风格。
腾讯现在的投资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和现有业务高度相关,自己又特别擅长的,主要是社交、游戏和文娱领域,腾讯基本上是全资收购,或者控股,包括收购很多国际优秀游戏公司,几大音乐企业(酷狗、酷我),还有主要的网络文学网站(组建阅文集团)等等。
第二类是自己不擅长的,但是有利于增强自己护城河,特别是可以干倒最强竞争对手阿里的,腾讯会通过流量扶持,投资结盟的方式,来形成战略同盟。包括易迅网、京东、拼多多、美团点评都是,都是为了弥补自己不擅长做电商,同时又能围剿阿里,布局的。
第三类就是比较偏向于财务投资,和偏向于占据潜在赛道的一些投资,领域非常的宽泛。什么都投,甚至连不是互联网,不是科技行业的都投。更像一个VC和PE了。
前两类投资基本上都是B轮以后,甚至上市公司了,第三类投资会往比较早期领域去投,天使轮、A轮、B轮之类的。
(2)阿里
同样,阿里的投资也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的,但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投资风格会有一些差异,这里不做详细展开。主要讲一下阿里投资的逻辑。
第一,阿里是一家从电商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电商对运营的要求远大于以社交、游戏和娱乐为主的腾讯。为了保证商品能从卖家顺利送到买家手里,交易的每个环节必须要有非常好的掌控。这就要求阿里对与电商相关的企业做很强的控制,普通的财务投资显然很难做好这方面的协同,控股,甚至全资收购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与腾讯是最中国最大的流量入口不同,阿里是中国最大的流量出口,腾讯需要做的是将聚集在平台上的流量通过各种方式变现,而阿里所在的电商是最好的变现渠道之一,这就导致了阿里需要不断购买流量来维持电商的运营。另外,给予别人是容易的,从别人那里索取是难的。这就要求阿里在做好电商业务之外,还要不断将触手伸向重要的流量入口,并且尽量要对流量入口有一定的控制,微博、优酷、小红书、网络文学、音乐的投资都是符合这个逻辑。
第三,对于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还有各种新兴业务,阿里为了将其拉入自己阵营,或者不错失赛道,被其他巨头抢占,阿里也会采取措施进行投资。美团、滴滴、饿了么、ofo、哈罗单车、长租公寓、小红书、手机租赁等等都属于此类目的。
至于投资的类型,阿里和腾讯也有类似的,只是偏向性不同。正式由于阿里和腾讯的主要业务有所差异,他们投资采取的侧重点才会有较大差异。限于篇幅,不再做更多展开。
孟奇
前网易运营总监,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阿里近些年的投资优先服务于自己的业务(为支付拓宽场景,为零售构建线下的渠道、为云服务提供技术以及场景支持),腾讯之前更多的是把投资当作一个业务来做(强调投资回报),近段时间也开始向业务(企业服务)。但是在对方核心领域的争夺上一直都在剑拔弩张,阿里投了陌陌、微博、做大钉钉、也成立了大文娱;腾讯则持续加码拼多多、shopee。但是目前看来,阿里在零售这一块的投入,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优势会更明显一些。
欢迎加入顶级学习研究资源群/工作与实习信息分享群/硕士博士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相应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