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县镇将复原古城风貌 曾有辽代皇家园林建筑群、元代柳林行宫;复原后将与路县故城并列为通州运河文化带“四大片区”
今后,始建于秦汉时期的县古城将重现四水绕城景象。
据媒体日前报道,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县镇县古城范围内的村庄将进行整村搬迁,对古城护城河、州衙、关帝庙等重要建筑群实施展示性复原。
规划
县古城位列通州运河文化带“四大片区”
早在2015年,便有复原县古城的消息传出。通州区当时表示,将以保护大运河为主线,对通州、张家湾、县3座古城进行部分修缮。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信息,县古城的建设,已纳入通州区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中。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陆都会,在北京市确定的“三个文化带”中,通州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地区。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文物部门将在通州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重点打造“四大片区”,全面彰显运河文化底蕴,并多点挖掘内涵,传承历史文脉的总体布局。
县古城片区被定位为运河文化外延区。此外,还有运河文化核心区――通州古城片区,运河文化聚集区――张家湾古城片区,以及通州文化起源区――路县故城遗址片区。
现状
古代“县八景”仍有迹可循
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县,曾经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素有“京东重邑”的美誉。
历史资料显示,县东西南北各有一处城门,城内有“四台八庙七十二眼井”,包括瞻星台、接星台、关帝庙等建筑。“县八景”也曾名噪一时,包括泮宫古槐、禅林宝塔、驻跸甘泉、远浦飞鸿、长堤回雁、晾鹰旧台、春郊烟树、白河渔舟。
元代以后,伴随着县历史地位下降和人口数量增加,县自然风貌和景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县仍保留了护城河遗迹、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县东门石桥,“县八景”也有迹可循。
进展
县古城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成型
通州区和文物部门均将县古城的建设纳入了“十三五”重点工作。
通州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打造运河生态文化发展带,沿运河优先布局一批文化精品项目,推动运河旅游性通航,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为带动,串联宋庄文化艺术小镇、张家湾古镇、县古镇和西集生态休闲小镇等若干城市节点。
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通州要完成县镇、永乐店镇、台湖镇、西集镇、于家务乡等5个重点小城镇主题公园建设。
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时任通州区区长张力兵曾说,在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外围控制区,通州还有9个乡镇,,其发展规划将于年内完成。这9个乡镇将围绕副中心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特色小镇。
此外,文物系统也将“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县古城,全力开展古城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工作。
■ 历史
曾为辽代皇家狩猎地
路县故城近两年因为考古发掘人尽皆知。而比邻路县故城,同样也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县,却少有人知晓。
县镇位于通州区东南部、京杭大运河之滨,曾是南北漕运交通之腹地。其古城墙四周围绕着一圈护城河,包括北运河、港沟河、萧太后河等。
历史上的县曾几经兴衰。汉代为镇,辽代升为县,元朝再升为州,明朝降为县,清朝降为镇,民国再降为村。
根据当地出土的磨制石器可断定,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县地区就已经有人类生息繁衍。夏商时期,县所在地归蓟国所属,西周时又归于燕国。
辽代时,县区域内有若干湖沼,村西水面辽阔,被称为延芳淀。辽、金、元三代都是游牧狩猎民族,延芳淀成为京外最好的游猎地。帝后每年春季都要来延芳淀游猎。此后,该地居民、商贾越来越多,辽主在这里专门设置了一座县城,建起行宫神潜宫,贵胄大臣也纷纷在此修建了鳞次栉比的园林,形成皇家园林建筑群。到了元代,皇家又在这里修建了柳林行宫。
不过明清以后,县地位下降,不复往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