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朋友间聊到献血, 很多人的内心可能是: 紧张得要命! 会不会很疼...... 一定要很久吧? 其实,献血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
很多人的内心可能是:
紧张得要命!
会不会很疼......
一定要很久吧?
其实,献血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故事一:邂逅】
陆毅平,邮政局职员,出生于1983年,O型血,累计献血17次,合计6800毫升,算下来,他全身的血液已经换过一次了。
关于第一次献血,陆毅平是这样讲述的:
2008年6月11日是我第一次献血时间。那天路经商业区,偶然看到一间献血小屋,一抹红色的丝带让我跨进了那扇精致的红色小门。里面安静祥和,与外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屋内有两个天使,脸上有着温暖的笑脸。简短的咨询后,他们用医学知识排除了我的疑虑,我内心也逐渐平和,并有着一种莫名的冲动。因为是第一次献血,考虑到我的身体比较瘦弱,两位天使建议我献200ml。
“虽然并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过得快乐,但是你要相信,当你行善的时候,你一定是快乐的。”
【故事二:使然】
苏蔚华,,公安民警。时光回到2005年,那时苏蔚华还在读大学,虽然还是学生,但他一直很想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所以那一年义无反顾地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
2009年加入公安队伍后,工作中他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同时他还希望通过献血的方式,为挽救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另一份力。“都是在救人,只不过方式不同”,他这样说道。就这样,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直至今天。
“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100个人献血一次”,苏蔚华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他也将继续把这份爱心和血浓之情传递给更多的人。
【故事三 :机缘】
胡继春,籍贯江苏省宿迁市。平时寡言少语,不善言谈的他却在来沪20年的时间里捐献了198次血液,献血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
“好不容易身上长的血,抽出来干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一定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吧!”对于许多人来讲,无偿献血似乎离他们很远,胡继春也曾经这样以为,直到他去部队服役期间因一个战友受伤而需要输血,连队的战友们纷纷撸袖献血才唤起了胡继春对献血的好奇,胡继春开始去了解一些献血的知识,了解病人对血液的需求,并暗暗决定也一定要做点什么。
在生活中,他经常采取常态化的“唠嗑”,时不时和爱人说些献血知识,告诉她自己是上海“献血达人”,并带她去参加献血表彰活动,实地感受这种献血的氛围。久而久之,他爱人对献血的误会也自然的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