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切实提高脱贫质量
—我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二本报记者 潘璐
2019年12月,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布:2016年至2019年,现行标准下62.8万贫困人口脱贫,最后19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回顾历史,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绘就了一幅减贫脱贫的壮丽图景,为中国扶贫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最大程度确保群众脱贫后不返贫。
扶贫先扶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我们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2013年扎墨公路开通,乡亲们与外界社会接触逐渐频繁,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学校建起了三层教学楼,孩子们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老师们上课也用上了PPT。党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西藏农牧民子女在全国率先享受到15年免费教育。如今,门巴族学生入学率和小升初的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曾经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来得了、留得住、有学上’,现在变成了‘上好学’。”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在“代表通道”就墨脱及门巴族教育现状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数十年前,格桑德吉通过考上内地西藏班走出了大山,大学毕业后,她又回到家乡墨脱工作,用教育的力量帮助更多孩子走出了贫困山区。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我区一直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为目标,积极推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问题,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以建立0至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数据库为切入点,以区域内户籍数据为底数,对上级部门下发的疑似失学数据、建档立卡疑似失学数据进行逐条核查,建立区、市、县、乡四级数据库。在排查过程中,发动各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对每条数据进行梳理核实,确保每条数据都能对应唯一户籍人口。
——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干部对照控辍保学台账,深入各村逐户逐人开展“一对一”劝学工作,宣传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和教育优惠政策,耐心细致做好家长和学生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劝返120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42人全部劝返),劝返率达99.58%。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各县区教育局会同卫生健康、民政部门、残联及中小学校组成残疾人教育评估认定工作组,对不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登记评估,一部分送入市地特殊教育学校,重度残疾的就近安排学校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实现所有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覆盖。
——继续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连续3年提高“三包”标准,2019年生均补贴达3720元,累计受助学生达231.21万人次。
病有所医,织密贫困群众医疗保障网
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民主改革以前,我区仅拉萨、日喀则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医疗从业人员不足100人,加上民间藏医也只有400余人,没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卫生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广大人民群众患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
“和平解放前,日喀则医疗卫生条件极端落后,仅有一所藏医机构和印度、英国人开办的两家西医诊所,农牧区零星分布着民间藏医药人员。但这些仅有的医疗机构与藏医药人员也只为贵族阶层服务,农奴基本生活在无医无药的环境中。我父亲就是因为看不起病,早早就离世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波姆庆社区的边巴仓木决说。
今年79岁的拉萨市绕赛社区居民益西曲珍患有高血压、支气管炎、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是一位独居的孤寡老人。5月18日是她的家庭医生上门为她做体检的日子。配合医生测完血压,老人感慨地说:“因为我一个人生活,身体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平常就靠社区的防保专干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上门服务,医药费基本全免,这样的政策对我这样的独居老人而言真是太好了。”
鲜明的对比折射出,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工作力度,聚焦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的重要指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切实做到解决问题与保障脱贫质量同步到位的良好成效。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来抓,深入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着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目前,我区已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的“三个一批”医治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实现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明显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住有所居,日子越过越幸福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啊,多吉赶上了好时候、好政策,以前多穷的一个人,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养了几头牛,50岁了还能找到媳妇……”朗县洞嘎镇达木村的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村里的“大新闻”。
村民口中的多吉是达木村出了名的“单身汉”,从小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能读上书,空有一身力气,只能在地里讨生活,收成好坏全看“老天爷”。2016年,多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洞嘎镇针对他没有技术、自身生产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产业扶持养殖项目为多吉发放了4头黄牛和1头犏牛,同时给他安排了村集体苹果园管护岗位,一年补贴1万余元。2017年3月,在群众生产生活改善项目的扶持下,达木村党支部带动党员帮助多吉新翻修了房屋。新家里,茶几、电视、洗衣机、冰箱等藏式家具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住房问题解决后,多吉的干劲更足了。2018年,多吉家庭年收入达到了2.5万余元,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迟到的“桃花”也开了,多年的“单身汉”不仅脱贫又脱单。与格桑拉姆牵手姻缘成了一家人,两口子相敬如宾,日子过得比蜜甜。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关键一步。
2016年至2019年底,我区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7.88亿元,全面完成4.36万户危房改造任务,消除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隐患。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春潮澎湃风正劲,扬帆远航正当时。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