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消息令人倍受鼓舞。
4月24日,黑龙江省总工会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先进大会,全省共有149名劳动者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其中退役军人11名,占7.3%。
较早前,2018年11月10日,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名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市区劳动模范3人、省市区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军队是个大熔炉,军营是所大学校,应该获评“劳动模范”、荣膺“五一”劳动奖章的,又何止光荣的退役军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指出“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当代中国军人不生产商品,但生产和平。
“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让我们一起向“生产和平”的人们致敬!
赢得了农民就赢得了中国
“两只手”打仗“两只手”生产
一根扁担有多长?
一把菜种有多贵?
一亩田能打多少粮?
“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回望我们这支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今天的人们对这句谚语也许会有更深一层领悟。
1930年元旦,福建上杭县古田村,7000余红军官兵同乡亲们共同组织了一场颇为壮观的检阅。凡参加检阅者,每人从朱德手中接过了一块银元。
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细心的史沫特莱记录下了朱德极其珍贵的回忆:“那年收成很好,,把地主赶跑以后,分了田,农民不但够吃,还有余粮拨给军队。”
共产党像太阳,不让辛勤劳动的穷人受欺负。红军官兵,也像农民一样热爱劳动。朱德那根扁担,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热爱劳动的军队,最懂得土地珍贵。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中国共产党以解决这道“千年难题”为己任,把土地归还给了农民。一位名叫郭长兴的老人回忆:“分到土地的农民抱着土啊,就上坟跟父母说:爹呀、娘啊,咱分了地了啊,多少辈子都没地呀,咱这回有地啦!”
热爱劳动的军队,才有资格叫人民子弟兵。
红军初创时期,朱德为农家挑水,被老婆婆当成了伙夫。延安大生产时缺种子,任弼时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全是从太行山带来的辣椒、茄子、萝卜、白菜等菜种。那时候,毛泽东一再坚持,他自己也分了一亩多责任田,一有空闲必定和警卫战士一起侍弄庄稼。1943年春,延安开展劳动竞赛,中央警卫团战士杜林森一天开荒6.3亩,人送雅号“气死牛”。毛泽东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
懂得农事艰辛,知道农民不易,更明世情、国情和军情。早在1937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就曾预言“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
这支从山沟、窑洞、地道、青纱帐、芦苇荡“钻”出来的军队,为什么能以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反动派把共产党人描绘成“三头六臂”的怪物,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幽默地予以驳斥和回击:“共产党人是有‘三头六臂’的。‘三头’就是‘枪’头、‘锄’头、‘笔’头,‘六臂’就是‘两只手’能打仗,‘两只手’能生产,另外‘两只手’能写文章,能学习,能抓汉奸特务。”
国家之幸,人民之福,时至今日,这支人民军队本色未改、传统没变。
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
在“摸枪打仗”的人手中诞生
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路途有多远?
从穿军装到脱军装,心中有多少不舍?
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纵使路再遥远,哪怕心中再多不舍,从士兵到将军,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
1964年3月,1100名海军优秀官兵奉命集体转业,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农场。老兵王克祥回忆,初到新疆只领到一把铁锹,盐碱地上挖个“地窝子”就算安了家。他们用手指“抠”出千亩良田,靠肩头“扛”来一条条清渠。50年后,老兵苗春仁说,他想要一套水兵服,等自己去世的时候带走做个伴儿。
那是一幅让人过目不忘的照片:与新疆农垦战士在一起,他席地而坐,身着黑色布疙瘩扣的紧身棉袄,脚蹬的布鞋已经泛起了白边。
今天,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他是一位将军、一位共和国部长!他是王震将军,时任农垦部部长,时间为1960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流动和边远中,王震以简朴身影留给国人一个高大印象:崇山峻岭的铁路勘探,新疆屯垦的大漠孤烟,北大荒的垦殖野火,海南岛的橡胶园林,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在这批“摸枪打仗”的人手中诞生:一条条横穿高山、戈壁、沙漠的铁路、公路蜿蜒伸展,一大批军垦新城镇拔地而起,昔日被外国专家认定的“植棉禁区”成了我国著名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北纬十七度种下“第一棵橡胶树”,全长114公里的铁路横贯东北三江平原……
历史常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4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圈之后,2万基建工程兵的命运就此被“圈”进了一个名叫深圳的地方。
1983年9月19日,天气晴朗。吃过早饭,3000多基建工程兵代表2万名战友,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集体转业。
后来,他们和当地建设者共同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形象地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格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代名词。
巴尔扎克说过:“劳动在他们就像一个谜,找谜底一直找到咽气那一天。”当过兵的人更懂得,劳动是劳动者的幸福之源,清闲是清闲者的不幸祸根。
2万基建工程兵退出现役,经受住了体制改革的严峻考验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涌现出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劳动,让曾经的革命军人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脊梁。
军人职业劳动的特殊内涵
他们生来为战胜
1983年3月12日植树节,中央领导参加植树劳动。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身穿军装,干得满头大汗。战争年代失去左臂的余秋里独臂挥锹,他说:“我虽然顶不上一个壮劳力,也要积极参加植树。”
当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今天,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还写入了党章和宪法。
军队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驻守一方,植绿一片。新疆军区某部官兵保护额尔齐斯河渔业生态,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移防高原积极建设生态营区,军队科技工作者“放大招”精准治霾初见成效。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军人在行动。各部队紧密结合军地实际,努力做好配合搞好宣传教育、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等10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