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BA联赛迎来了自己的第25个赛季。自姚明执掌中国篮协以来,围绕着联赛进行的改革让CBA焕然一新。作为推动CBA2.0升级计划后的第一个赛季,今年的联赛在诸多方面有进行了全新升级,因此也倍加受到社会关注。同时,今年联赛的比赛质量也让人耳目一新,从沈梓捷1.7秒的空接绝杀,到朱彦西的压哨三分,球队之间势均力敌,比赛过程激烈胶着,让人们对CBA的精彩程度有了新的认识。
精彩的比赛让人应接不暇,但是比赛中出现的争议判罚也是此起彼伏。从近日CBA官方公布的联赛17场常规赛裁判报告来看,5场7次错判,其中第10轮福建队主场对阵苏州肯帝亚的比赛中,在比赛加时赛的关键时刻更是出现了3次错误判罚,这个“不大光彩”的结果给裁判员们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激烈的比赛任何一次错判、漏判都可能直接影响比赛的走势。不可否认的是CBA距离世界一流的篮球联赛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球员水平,还体现在裁判的专业度上。在过去的多个赛季中,裁判临场执裁常常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呼吁“裁判职业化”的声音也一直不断。
在本赛季的一场北京德比中,现场的技术台工作人员和当值裁判或许是对新赛季外援使用规则有些“恍惚”,当场翻起了裁判手册。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场面,除了CBA联赛规则近年来频繁更新升级之外,裁判和执法团队的业务能力也确实有待精进。
多年来,CBA联赛聘请的大多都是业余裁判。这些裁判大部分在大学任教,还有一部分在地方篮协或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即便出现误判、错判的现象,,也不会对他们的本职工作造成任何影响,篮协和CBA公司难以对这些“雇佣兵”裁判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正是因为如此,“裁判职业化”也成为了CBA联赛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赛季,有5名裁判员与CBA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成为了中国篮球历史上第一批职业篮球裁判。加之“獬豸计划”的推出,录像回放中心的设立,再到裁判报告的公布,不难看出,CBA联赛正在朝着更加职业、更加专业的方向努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裁判业务能力的高低与联赛水平必然是相辅相成。相信随着CBA联赛的不断进步,CBA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和公信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正如本赛季联赛之初,主裁判宋晓竞在北控与上海的比赛中,现场用麦克风解释判罚原因,获得了教练、球员和球迷的一致认可。虽然这一举动在世界篮球赛场上亦是罕见,但这种“中国特色”不也正显示出CBA联赛改革、创新、进步的决心么?
“万事开头难”,CBA的改革已经在路上,虽然会有挫折,但依然应该义无反顾。正如姚明所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世界篮球的运行方向,那我们必须要向着世界最高水平去看齐。”